香港经济跨越“三重门”:回归20年后的新征程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面临着深层次矛盾,需要跨越“三重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香港回归20年,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2016年香港GDP总量近2.5万亿港元,较1996年大幅上升102%,人均GDP也大幅增长。香港财政储备雄厚,服务业发达,在全球金融、贸易、航运、空运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竞争力排名也名列前茅。这份亮丽的成绩单,足以打破“香港之死”的预言,证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单一经济意义上的增长和繁荣,并不必然生成社会意义上的和谐与稳定。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导致香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乃至脱节。经济增长并未转化为优质多元的就业岗位、同步的收入增长、有效控制的贫富差距、强有力的社会保障。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香港经济需要跨越“三重门”:
第一重门:重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
香港服务业占比高达90%以上,但由于是单独关税区,与经济腹地存在边界管制,服务业发展面临着拓展服务对象的问题。如何与香港之外的制造业形成紧密、有机、难以“脱嵌”的“服务-被服务”关系,是香港服务业得以不断创新提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重门:以创新科技引领新结构
创新科技是香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领者和带动者。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正在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香港也需要抓住这一机遇,以创新科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三重门:化机制优势为竞争优势
香港拥有自由港经济制度、法律制度、要素流动制度等机制优势,但需要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香港需要充分整合香港之外的市场与需求,将机制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竞争力。
跨越“三重门”需要跳出香港看香港,从世界看香港,从国家看香港。一个全球城市,应该有全球的视野和胸怀,一个“一国两制”下中国的国际城市,应该在国家战略中有所担当,并在角色担当中实现自身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香港回归2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香港需要以港人的智慧,跨越“三重门”,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