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shanghai

国内 AI Agent 产品井喷,技术可靠性仍待考验

InfoQ 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近 50 款 AI Agent 产品问世,但大模型能力仍需提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AI Agent 作为连接模型层与应用层的中间层,成为大模型落地应用的重要补充,备受关注。InfoQ 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 AGI 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国内 AI Agent 产品市场呈现井喷态势,目前已涌现近 50 款产品,涵盖通用、环境模拟、软件开发、多模态、翻译、终端交互、数据分析等多种类型。

技术框架趋于统一,但大模型能力仍是瓶颈

自 2023 年 3 月起,以 AutoGPT 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框架发布,推动了 AI Agent 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AI Agent 的技术框架认知逐渐统一,大模型作为智能体的大脑,指导规划、工具使用、记忆三大基本能力模块具体行动。然而,大模型的能力仍是 AI Agent 落地的关键瓶颈。

InfoQ 研究中心指出,尽管大模型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三次主要更新和竞争重点的转变,但针对工具调用或真实环境模拟的国内外测试结果显示,当前大模型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例如,在 WebArena 测试中,GPT-4 的成功率仅有 14.9%,今年发布的 GPT-4o 也并没有获得明显提升。此外,在 T-Eval 基准测试中,各大模型在推理得分方面普遍偏低且模型间差距明显。

来自一线的专家也提及,当前大模型在任务拆解和规划能力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现阶段,依赖大模型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规划路径的方式,尚不足以确保智能体的可靠性和任务成功率。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主思考、工具调用、记忆和多模态理解

除了规划能力外,InfoQ 研究中心还从自主思考、工具调用、记忆和多模态理解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理想中的智能体与现阶段智能体之间的差距。

  • 自主思考: 当前 AI Agent 更多依赖预设的规则和指令,缺乏真正的自主思考能力,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
  • 工具调用: 大模型在调用外部工具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理解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导致工具调用效率低下。
  • 记忆: 大模型的记忆能力有限,难以长时间保存和调用信息,导致智能体在执行任务时无法有效地利用历史经验。
  • 多模态理解: 大模型在处理多模态信息方面仍存在挑战,难以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信息有效地整合,导致智能体无法全面理解现实世界。

AI Agent 产品盘点:平台类和垂直类产品齐头并进

尽管技术挑战依然存在,但 AI Agent 产品市场发展迅速。InfoQ 研究中心盘点了近 50 个中国市场中的 AI Agent 产品,并将其分为平台类和垂直类产品。

  • 平台类产品: 以 Dify、澜码科技、面壁智能为代表,提供 AI Agent 应用市场 & 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构建 AI agent 的便捷服务。
  • 垂直类产品: 以百度、火山引擎、腾讯为代表,借助自身大模型以及 AI 云服务,为客户提供完整的 AI 技术解决方案。

此外,RPA/ 流程自动化厂商和数字化企业服务商也纷纷将 AI Agent 技术融入自身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技术突破是关键,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AI Agent 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继续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例如数据分析、营销、金融、文娱游戏等。然而,要实现 AI Agent 的真正落地,技术突破是关键。

InfoQ 研究中心认为,未来 AI Agent 的发展方向包括:

*提升大模型能力: 增强大模型的自主思考、工具调用、记忆和多模态理解能力,提高 AI Agent 的可靠性和任务成功率。
* 开发更强大的技术框架: 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框架,支持 AI Agent 的自主学习和进化,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 拓展应用场景: 将 AI Agent 应用于更多领域,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更大的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 Agent 有望成为未来智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率。


>>> Read more <<<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