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特稿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至萨伯勒格穆沃大学的路途,漫长且崎岖。五个多小时的盘山路,仿佛是一道通往知识宝库的门槛。然而,在这座群山环抱的大学里,中文读书声此起彼伏,成为这片山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偏远校园里的“中文热”
新华社记者陈冬书、伍岳报道,2019年,中国黄冈师范学院与斯里兰卡萨伯勒格穆沃大学共同设立了孔子课堂。今年教师节前夕,记者探访了这个位于中央山脉南麓的山区孔子课堂,并遇见了在这里坚守的3位中国女教师。
尽管学校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艰苦,但这三位女教师——朱颂、张欢和夏子涵,以乐观和坚韧,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着中文的种子。
坚守与奉献
朱颂,孔子课堂的院长,已经在斯里兰卡坚守了3年多。她回忆起2022年斯里兰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她们都挺过来了。现在的工作生活条件虽然依旧艰苦,但她却感到知足。
张欢和夏子涵,两位90后的青年教师,她们曾在尼泊尔担任中文老师。来到斯里兰卡后,她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们用积极、友好和活力感染着学生们,带动了他们对中文学习的热情。
创新教学,传承文化
在这三位教师的努力下,萨大孔子课堂的教学内容愈发扎实丰富。她们自编自写,为当地学生量身定制了中文教材。她们还带来了黄梅戏、快板等中国传统文艺,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此外,孔子课堂还帮助临近乌沃省的一所山区中学设立了中文教学点,定期培训本地中文老师,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中文。
中文热的持续蔓延
学习中文的热情在当地持续蔓延。孔子课堂每周开设两次面向教职工的中文课程,吸引了近20名“学生”。萨大前任校长每次都专程赶来上课,签到表上期期不落。年近70岁的图书馆馆长课后还经常找她们补课。
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到中文学习中。鲁莱丽同学告诉记者,他们举办了中国美食节,吸引了400多名当地居民参与,大家在学习制作中国美食的同时,也学会了简单的中文问候。
中文专业的升温
萨大社会科学与语言学院院长罗汉·阿贝维克拉马表示,近年来,萨大学生申报中文专业的积极性逐年升温。今年有21名学生把中文作为第一专业,还有50名学生以第二、第三专业申报中文。
“斯里兰卡农村人口超过80%。如今,孔子课堂扎根在这里,山区学生们的‘中文梦’不再遥远。”阿贝维克拉马说。
这三位中国女教师的坚守,不仅为斯里兰卡山区大学带来了“中文热”,更是在这里播下了文化交流的种子,为两国的友好关系添砖加瓦。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