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以易华教授的《夷夏先后说》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高度发展,分析中华文化内在的双螺旋二元结构,以及其与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轨迹。
:
翟玉忠先生在《金声玉振,中国出东方——读易华《夷夏先后说》》一文中,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文章以易华教授的《夷夏先后说》为依据,探讨了中华文化内在的双螺旋二元结构,以及其与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轨迹。
易华教授在《夷夏先后说》中提出,中华文化内在地存在着以青铜(金)为代表的夏文化因子和以玉为代表的夷文化因子。约四千年前,二者交汇融合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的主流,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这一观点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复合性质,即并非单纯本土起源的定居农业文明,也不是纯粹外来的青铜游牧文明。
翟玉忠先生认为,易华教授的研究为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通过对考古学、历史学、体质人类学与语言学等多学科方法的运用,易华教授论证了中华文化内在的双螺旋二元结构,使我们对中华文明的演进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时,翟玉忠先生引用了傅斯年先生和苏秉琦先生的相关观点,认为中国文化实际上包括面向内陆和面向海洋两部分。这一观点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文化复合性的特点,以及其与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轨迹。
易华教授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早在四千年前,中国先人就已经融汇了东西方最先进的文化成果。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酝酿,中华文化光耀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翟玉忠先生在文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他认为,将中国文化放在人类文明的整体背景上看,其光辉才更显得鲜明。同时,他也指出,在研究中国文化时,要避免将现代政治经济学概念生搬硬套到古代文明,以免产生误读。
总之,翟玉忠先生的这篇文章,通过深入解读易华教授的《夷夏先后说》,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发展历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魅力。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