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顆好剝「榴槤蜜」崛起,東南亞新住民市場潛力高:新聞稿

標題: 小顆好剝「榴槤蜜」崛起,甜度高果肉細緻,好種又好顧,東南亞新住民市場潛力高

導語: 榴槤蜜,一種來自東南亞的熱帶水果,以其甜度高、果肉細緻、香氣濃郁、果實小巧好剝等優點,正逐漸在台灣崛起。榴槤蜜不僅好種易顧,更因其獨特的東南亞風味,在台灣新住民市場中擁有巨大潛力。

正文:

榴槤蜜,外型酷似波羅蜜,香氣則近似榴槤,因其甜度高、果肉細緻、香氣濃郁,且果實小巧易剝,一顆約 5 台斤,非常適合單人或小家庭食用。榴槤蜜的栽培管理相對簡單,沒有太多病蟲害,非常適合老農或兼業農種植。目前最受歡迎的品種是「紅金蜜」,果形漂亮,果肉多汁,口感細緻。

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副研究員劉碧鵑表示,榴槤蜜原產於馬來西亞及印尼一帶,目前在大馬、越南有較多栽培面積。榴槤蜜是常綠喬木,自然狀態下的高度可達20 公尺,果樹的主幹上會隨機長出花、結果。榴槤蜜果實外觀與波羅蜜相似,但重量、尺寸小於波羅蜜,也被稱作「小波羅蜜」。

榴槤蜜怕冷,台灣氣候較為寒冷,因此農民以波羅蜜為砧木嫁接,讓嫁接苗上半部的榴槤蜜順利成長。榴槤蜜的根部再額外靠接波羅蜜,如同多拄一根拐杖,以適應台灣的氣候環境。

榴槤蜜在台灣南部最適合種植,高屏地區日照充足,冬季溫度較高,榴槤蜜每年 3 月至 6 月開花,7 月至 11 月果實陸續成熟、可採收。自然狀態下,每棵果樹一年會結 60至 200 顆果實,但每顆果實都會很小,因此人工栽培下必須疏果,將養分集中,果實才會變大、更美味。

高雄大樹的無憂源農場經營人陳連春表示,榴槤蜜相當好種,毋需特別防治病蟲害。榴槤蜜嫁接苗定植後,第四年起會開始結果,果樹越老越好顧,不只結果數量持續增加,果形也會更加漂亮。

屏東縣長治鄉果樹產銷班第 14 班專注於榴槤蜜,副班長吳辛水是全班第一個試種的人。吳辛水原本種植蓮霧,但隨著年歲漸長,勞動負擔越加吃重,便想改種更省工的作物。五年前在屏科大上課時,聽到講師介紹榴槤蜜,便就此嘗試。

吳辛水目前種約 4 分地,他採取草生栽培,依據不同生長階段酌量施肥,並在果園架設噴灌設施,讓澆灌更省工。果園第五年開始結果,他疏果時,只留下離地 1 至 2 公尺的果實,以減少彎腰、爬梯子採收的工序。

結論:

榴槤蜜在台灣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其好種易顧、高產量、高甜度、細緻口感,以及獨特的東南亞風味,使其在台灣新住民市場中擁有巨大潛力。隨著榴槤蜜種植技術的成熟,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榴槤蜜將成為台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附註:

*本新聞稿參考了「上下游」網站的相關報導。
* 除了上述內容,新聞稿還可以加入其他相關資訊,例如:榴槤蜜的營養價值、榴槤蜜的食用方法、榴槤蜜的市場價格等。

圖片:

  • 新聞稿中可以加入榴槤蜜果實、榴槤蜜果樹、榴槤蜜種植過程等圖片,以提高新聞稿的可讀性。

其他:

  • 新聞稿可以發佈在「上下游」網站、其他新聞媒體網站、社交媒體平台等。
  • 新聞稿可以根據不同的發佈平台進行調整,例如: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佈的新聞稿可以更簡潔、更吸引眼球。


read more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