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标题:孙立成院士团队研发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 创下19100小时稳定性新纪录

正文:

近日,西湖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大电流密度下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创下了在1000mA cm^-2 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超过19100小时的新纪录。

孙立成院士团队在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基础上,进行析氧反应(OER)电化学催化剂制备,采用“一步法”成功合成了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新型催化电极材料CAPist-L1。该催化剂表现出高度稳定性,截至目前未见明显衰减。

在实际的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装置中(25cm^2),使用CAPist-L1作为阳极,可在1.80V条件下实现2730mA cm^-2的电流密度(60℃),这一性能超过了美国能源部的制氢指标(1.80V,2000mA cm^-2)。

孙立成院士表示,该工艺颠覆了制备催化剂常规使用的均相溶液体系,开创了更合理、更具实际意义的催化剂制备体系。此外,该催化剂分布均匀,易于放大化生产,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及其他领域。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题为《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晶种辅助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的镍铁阳极催化剂形成》。西湖大学助理研究员李志恒和博士后林高鑫为共同第一作者,孙立成教授担任通讯作者。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本文图片发自简书p26-sign.toutiaoimg.com)

【结束】


read more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