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曼德勒4月3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烈地震,震中附近的曼德勒市中心,一栋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云南会馆,迅速成为了当地的临时地震救灾中心。来自中国内地的专业救援队伍与当地华侨华人子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此汇聚,共同谱写了一曲守望相助的动人乐章。
地震发生后,中国多地的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携带专业的搜救设备和医疗物资赶赴灾区。与此同时,来自各方的救灾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抵曼德勒。云南会馆内,紧急联络、医疗救助、志愿者协调、捐款处理等多个小组有条不紊地运作,为救援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会馆还为救援人员和志愿者提供了包括食堂、无线网络、蚊帐、风扇等生活必需品,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寸守康是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执行董事会管理与运作中心主任,他介绍说:“我们通过曼德勒社区人士了解灾情和物资需求,再由志愿者将物资分发给受灾民众。”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辆小型面包车不断抵达会馆门口,志愿者们迅速卸下成箱的矿泉水等物资,争分夺秒地将它们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志愿服务的许多是当地华侨华人的后代,他们从小在华文学校接受教育,精通缅甸语和中文。地震发生后,他们主动请缨,担任中国救援队伍的翻译,帮助救援队更好地了解当地情况,与当地民众沟通。
志愿者慧慧(化名)告诉记者,一些志愿者的亲属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或失踪,但他们并没有被悲痛击倒,而是选择坚守在救灾一线,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慧慧说:“希望以此排解思念与感伤,将这些情绪化为守卫家园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担心余震,许多灾民选择在空旷处露营。尽管如此,每天清晨,志愿者们依然会准时聚集到云南会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记录着每日的工作内容,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希望和力量。
当地时间4月3日傍晚,曼德勒第30街附近一栋建筑因地震坍塌,中国救援队持续进行救援。当地民众自发为救援队员准备盒饭,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
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曼德勒云南会馆成为了连接中国救援力量和当地民众的重要桥梁,见证了华侨华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这场地震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次人性的考验,它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也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完)
撰稿: 一位曾经供职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资深新闻媒体的记者和编辑。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