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3月29日 – “这个奶茶标注了0反式脂肪酸,应该比较健康吧?” 21岁的大学生赖孟铷在便利店拿起一瓶乳茶饮料,仔细查看配料表标签后买下了饮料。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不断丰富,人们的饮食选择愈发多样。与此同时,食品标签不再仅仅是包装上的附属内容,其重要性正与日俱增,成为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作出合理饮食选择的关键窗口。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7日联合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一项重要修订是要求食品标签在强制性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基础上,增加标示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内容。这一新规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食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减”行动再升级,饱和脂肪酸成关注焦点
此次食品标签的修订,被视为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更全面地展示食品营养信息,旨在指导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食品选择,从而改善国民整体健康水平。
长期以来,消费者对食品中脂肪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反式脂肪酸上,而对饱和脂肪酸的了解相对不足。记者在前期采访中发现,不少年轻人对饱和脂肪酸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也缺乏认识。
“我不太了解饱和脂肪酸,只知道摄入过多脂肪会导致发胖,但是也不清楚具体有什么危害。” 大三学生李唯佳坦言。另一位学生钟子祎则表示:“我知道脂肪分为几种,但我没有看过关于脂肪的详细科普,不太清楚饱和脂肪酸是什么。”
饱和脂肪酸:能量来源亦是健康隐患
为了解答公众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研究员方海琴。她指出,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提供必需脂肪酸,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结合而成,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方海琴强调,过量摄入能量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应将总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30%或更低,以降低超重、肥胖的风险。“与其他脂肪酸一样,饱和脂肪酸的一个重要功能,即提供人体能量。因此,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儿童青少年(4-17岁)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8%。
“像我这样一个成年女性(18-49岁),在轻体力活动水平下,每天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800千卡,那么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限制在20克以内,换算成猪油的话,将近50克,也就是一两左右。”方海琴解释道。
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表明,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升高血液中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读懂食品标签,守护健康
方海琴指出,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脂和动物性食品中,如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脂,以及肉类、油炸食品和糕点。她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不仅要关注饱和脂肪酸和糖的含量,还要综合考虑其他营养成分,作出合理的选择。
赖孟铷表示,她此前对食品包装上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关注不足,只知道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不利。通过这次新规的实施和专家的解读,她意识到了解饱和脂肪酸、合理控制其摄入的重要性。
新规的实施,无疑将提高消费者对饱和脂肪酸的认知,促使食品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营养成分,从而推动整个食品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了解饱和脂肪酸,合理控制其摄入,是迈向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食品标签上的信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好饮食关,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5). 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
- 世界卫生组织. (2018). 成人和儿童的脂肪和脂肪酸摄入量.
- 中国营养学会. (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中国营养学会. (2013).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实习生 卢安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对此文亦有贡献)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