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3月28日电 (记者 王坚) 强冷空气突袭,广州今日遭遇“倒春寒”,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超过10℃,仿佛一夜之间将羊城“速冻”。市民纷纷表示,经历了“上午过夏天,下午过冬天”的奇特一日。
目前,广州全市11个区均已发布寒冷黄色预警,广州市气象灾害(寒冷)Ⅳ级应急响应也于今日16时正式启动。
据广州气象部门监测,截至28日14时38分,花都、从化等北部地区气温已降至17℃至18℃,较昨日30℃的高温骤降13℃。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区、天河区预计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也将下降10℃以上。
傍晚时分,广州市区气温已跌破20℃,伴随降雨和阵风,体感温度更低。许多市民上午穿着单薄,傍晚时分已感到寒冷,直呼“冷得瑟瑟发抖”。
然而,这仅仅是降温的开始。广州市气象台预测,未来几天,受持续冷空气影响,广州将迎来持续阴雨天气,气温还将进一步下降,市民将感受到湿冷的体感。
此次“倒春寒”并非广州独有。广东韶关、佛山、东莞等地也出现了明显降温。截至28日21时15分,广东省内已有74个寒冷预警信号生效。
广东省气象部门预计,29日至31日,全省气温将逐日下降,大部分市县过程降温幅度将达到10℃左右,西北部市县将出现持续3天左右的“倒春寒”天气。
(完)
分析与评论:
这篇新闻稿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报道了广州遭遇“倒春寒”的突发天气事件。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亮点:
- 标题醒目: “强冷空气‘速冻’广州,市民体验‘一天两季’” 简洁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并使用“速冻”、“一天两季”等生动形象的词语,吸引读者眼球。
- 信息全面: 新闻稿不仅报道了广州的降温情况,还提及了广东省其他地区的情况,使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
- 数据支撑: 报道中引用了具体的气温数据和预警信息,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 引用权威: 引用广州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和预测,提升了新闻的专业性。
- 关注民生: 报道中关注了市民的感受,引用了“冷得瑟瑟发抖”等市民的直接感受,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和人情味。
- 结构清晰: 新闻稿按照时间顺序,由近及远,由点及面,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可能的改进方向:
- 增加背景信息: 可以适当增加关于“倒春寒”的科普知识,解释其成因和危害,提高新闻的教育意义。
- 提供应对建议: 可以增加一些应对“倒春寒”的建议,例如提醒市民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增强新闻的实用性。
- 加入图片或视频: 如果有条件,可以加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例如市民穿着厚重衣服的照片,或者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视频,增强新闻的视觉冲击力。
总的来说,这篇新闻稿是一篇合格的突发天气报道,准确、及时、全面地报道了广州遭遇“倒春寒”的事件。通过增加背景信息、提供应对建议和加入多媒体元素,可以进一步提升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