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圣保罗-莱迪朗斯 – 在法国东南部,一项被誉为人类能源未来的宏伟实验正在加速进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这个旨在复刻太阳能量来源的“人造太阳”工程,正借助人工智能(AI)的力量,克服前所未有的挑战,向着2033年投入运行的目标稳步前进。
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ITER项目,致力于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以探索可控核聚变的奥秘。核聚变,作为太阳能量的源泉,通过将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极端高温高压下聚合成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功实现商业化,将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然而,ITER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空前。托卡马克装置由九个巨大的扇区组成,这些扇区由欧洲、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需要极其精密的加工和组装。为了确保焊缝的完美无瑕,项目采用了先进的超声波扫描技术,产生了海量的检测数据。
AI助力:从焊缝检测到材料选择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传统的人工检查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项目的高精度要求。为此,ITER团队利用微软的Visual Studio Code开发环境,构建了一个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AI模型。这个模型能够深入分析超声波扫描数据,快速识别潜在的缺陷,极大地缩短了人工检查的时间,并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AI的应用不仅仅是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精度。”ITER项目质量控制工程师艾米丽·杜邦表示,“在过去,一些微小的缺陷可能难以被人工发现,但AI模型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节,从而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除了焊缝检测,AI还在反应堆容器内部衬层材料的选择上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性能进行模拟和分析,AI模型帮助工程师们选择了最适合的材料,确保反应堆能够在极端高温和高压下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聊天机器人:信息管理的革命
ITER项目作为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积累了超过150万份文档。在如此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找特定信息,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TER的IT项目工具部门于2024年第一季度构建了一个AI聊天机器人的概念验证模型,并不断进行迭代改进。
这个聊天机器人基于OpenAI的技术,能够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提问,并从大型向量数据库中检索、整合信息,提供富有意义的连贯回答,而非仅仅基于关键词匹配的零散结果。更重要的是,该聊天机器人支持包括中文、韩语、日语、俄语和印地语在内的多种语言查询,服务于ITER项目的120个合作伙伴。
“这个聊天机器人就像一个24小时在线的专家,能够快速解答各种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ITER项目信息管理负责人李明表示,“它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沟通障碍。”
展望未来:AI驱动的核聚变未来
ITER项目团队正致力于将现有的文档系统与其他大型语言模型(LLMs)进行交互对接,以适应全球不同地区合作团队可能使用的不同AI工具。这将进一步促进信息的顺畅流通,减少协作障碍,最终为ITER成功实现可控核聚变这一终极目标铺平道路。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ITER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TER项目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表示,“我们相信,在AI的助力下,ITER将加速迈向可控核聚变的未来,为人类提供清洁、安全、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ITER项目的成功,不仅将推动核聚变技术的进步,也将为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树立新的标杆。在未来的能源革命中,人工智能无疑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 IT之家. (2024, March 27). 人工智能赋能 ITER 项目:加速全球最大核聚变装置建设进程.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thome.com/0/822/311.htm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