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曝光了一起短剧推广骗局,揭露了某些机构利用“零基础月入过万”、“宝妈在家轻松做”等诱人口号,诱导用户购买高价课程,最终却难以实现盈利的行业乱象。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再次敲响了网络营销培训的警钟。
“馅饼”还是“陷阱”? 短剧推广背后的利益迷局
近年来,短剧行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和用户涌入。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以“短剧推广”为名义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往往打着“零基础”、“轻松上手”、“月入过万”等旗号,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大肆宣传,吸引对短剧行业感兴趣或希望通过兼职增加收入的人群。
然而,央视的报道揭示了这些看似诱人的“馅饼”背后,隐藏着精心设计的“陷阱”。
报道中,一位网友的母亲被“零基础月入过万”的宣传所打动,花费4880元购买了某机构的短剧推广课程。该课程声称可以提供短剧素材授权和专业的推广指导,帮助学员快速上手,实现盈利。然而,这位母亲在购买课程后发现,所谓的“专业指导”与网上随处可见的免费资料大同小异,毫无价值。
更令人气愤的是,该机构还不断推销价格更高的高阶课程,声称学员可以通过一款App简单操作,制作所谓的“二创视频”,进一步提升推广效果。然而,这位母亲在使用该App后发现,其功能十分有限,制作出的视频质量也难以保证。
最终,这位母亲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仅仅通过推广短剧获得了47.84元的收入。更糟糕的是,她的账号还因为涉嫌“搬运”被平台举报,面临被封禁的风险。
“尖子生”的谎言:层层诱导,步步深陷
除了上述案例,央视的报道还揭露了另一种常见的骗局套路:机构会组织阶段性的测试,评选所谓的“尖子生”,并承诺给予“大咖指导”、“小灶课”等福利。然而,这些所谓的福利实际上都是幌子,目的是诱导学员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更高级别的课程。
这些“尖子生”往往是机构内部人员或者与机构有合作关系的人,他们的“成功案例”经过精心包装,目的是营造一种“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假象,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这种层层诱导的模式,让许多学员深陷其中,不断投入资金,最终却发现自己离“月入过万”的目标越来越远。
短剧推广乱象:法律的盲区与监管的缺失
短剧推广骗局的频发,暴露出当前短视频营销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的滞后是导致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广告法》对广告内容和形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对于短视频营销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仍然存在许多模糊地带。例如,如何界定短剧推广课程的性质?机构的宣传行为是否构成虚假宣传?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
其次,监管的缺失也是导致骗局泛滥的重要原因。目前,对于短视频营销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内容审核方面,对于培训机构的资质、课程质量、宣传行为等方面的监管相对薄弱。这使得一些不法机构有机可乘,肆意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专家观点:短视频营销的法律边界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种短视频营销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典型的互联网广告,应当受到《广告法》的约束。按照《广告法》规定,这种培训类教育类广告绝不允许出现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此外,这种广告也不允许出现用受益者、专业人士甚至是权威机构进行推荐和证明。
朱巍的观点明确指出,短剧推广机构的“零基础月入过万”等宣传口号,已经涉嫌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维权之路漫漫
面对短剧推广骗局,消费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首先,要提高警惕,理性看待各种“零基础”、“轻松赚钱”的宣传口号。不要轻信机构的承诺,要仔细核实其资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等信息。
其次,要签订正规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退款、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付款凭证、课程资料等。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维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短剧推广骗局涉及的金额往往不大,许多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放弃维权。此外,一些机构在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不一致,给消费者的维权带来了困难。
行业自律:规范发展,任重道远
除了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的加强,行业自律也是规范短视频营销发展的重要手段。
短视频平台、MCN机构、培训机构等相关方应当加强自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短视频平台应当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核,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MCN机构应当加强对其签约达人的管理,规范其推广行为。培训机构应当提高课程质量,规范宣传行为,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承诺不切实际的收益。
短剧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短剧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内容创作者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在机遇面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高短剧的内容质量?如何规范短剧的制作和发行?如何保护短剧的知识产权?如何防范短剧推广骗局?这些问题都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只有规范发展,才能让短剧行业走得更远,才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结语:理性掘金,谨防“一夜暴富”陷阱
短剧推广并非“一夜暴富”的捷径,而是一项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消费者在选择短剧推广课程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零基础月入过万”等诱人口号所迷惑。
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短剧行业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短剧推广骗局,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让短剧行业健康发展,才能让更多的人在其中找到真正的机遇。
参考文献:
- IT之家. 花 4880 元学剪辑月赚 47.84 元,央视曝光短剧推广骗局套路. 2025年3月26日.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ithome.com/0/822/712.htm]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相关报道.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