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零添加酱油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酱油产品,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伪,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本文将深入解读酱油配料表,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
零添加酱油的定义与辨别:
零添加酱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仅使用食品原料,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酱油。要判断一款酱油是否为零添加,不能只看产品名称,关键在于仔细查看配料表。只有配料表中明确没有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才能称之为“零添加”酱油。
其他类型酱油的解读:
- 有机酱油: 有机酱油要求使用有机原料,配料表上应明确标识“有机大豆”、“有机小麦”等主要原料。
- 儿童酱油: 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儿童酱油标准。此类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其是否更适用于儿童,尚缺乏科学依据。
酱油的原料与品质: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小麦粉、麸皮及食用盐。中国明确禁止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生产配制酱油。
一般来说,酱油配料种类越少,其品质越好。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无需或只需少量添加增味剂、甜味剂、着色剂,就能达到产品所需的滋味、气味、色泽及状态。这类产品的价格通常也较高。
大豆和脱脂大豆对酱油品质的影响不大。小麦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会使香气更加浓郁。麸皮的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酱油必须是以大豆、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不得标示和声称为“酱油”。
食品添加剂在酱油中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在酱油中主要起到改善口味、色泽等感官指标、延长保质期的作用。根据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规定:
- 增味剂: 酱油中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L—丙氨酸、氨基乙酸、琥珀酸二钠等。
- 防腐剂: 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丙酸、乳酸链球菌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 甜味剂: 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安赛蜜、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甘草酸盐等。
- 其他: 常用的色素是焦糖色,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等,使用的增稠剂有黄原胶等。
如何选购优质酱油:
消费者在选购酱油产品时,可以重点关注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国家标准《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根据“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氮”含量不同,把酱油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个等级。相对应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是≥0.80克/100毫升、≥0.70克/100毫升、≥0.55克/100毫升、≥0.40克/100毫升。在不使用酵母抽提物等原料、不添加谷氨酸钠等增味剂的情况下,酱油产品标示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
结论:
选择酱油,关键在于读懂配料表,了解不同类型酱油的特点。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在选购时,关注氨基酸态氮含量,有助于选择品质更优的酱油。
参考文献: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
- 《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
- 人民日报,《零添加酱油如何判断?(服务窗·看懂食品配料表)》,2025年3月25日。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