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福建—— 3月22日,第二届武夷论坛在朱子故里福建南平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一百余位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联合主办,旨在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术联盟成立,共筑文明互鉴桥梁
论坛期间,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联盟正式揭牌成立。该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联合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等20余所高校共同发起,旨在整合两岸学术资源,加强中华文明的研究与传承,为两岸青年学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思想碰撞,共话文明发展新路径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与会学者围绕“两个结合”与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同时,《生生之道:中华文明宇宙观》(“中华文明道南讲坛”第一辑)新书亮相面世,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研修基地也正式揭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白永瑞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应从中国古典思想中寻求现代文明转型的新路径,将中国哲学融入日常生活,重塑个人与世界的互动,推动中国新儒学与制度创新结合,探索传统文化如何更好推动改革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荣休教授罗伯特·恰德则强调,推广“酷中国”是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偏见的关键。他认为,西方年轻一代对中国的态度更为开放,汉学家应跳出学术象牙塔,通过通俗书籍、影视、游戏等非传统渠道,将中国千年文明中的智慧与故事翻译给大众,加强中西学术互动。
数智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在论坛与谈环节,学者们聚焦数智技术赋能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与会者普遍认为,数智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文明延续的新维度。如何利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的基因,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延续文脉,成为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平行论坛,多角度探讨文明互鉴
当天下午,“述与作:从孔子到朱子”、“古典学与现代性”、“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与现代化诠释”、“中国之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两岸青年赓续中华文脉”五个平行分论坛同步进行,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的议题。
武夷论坛: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品牌
武夷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与福建省南平市合作创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品牌。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也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 中国新闻网. (2025年3月22日). 第二届武夷论坛启幕 百余学者共话“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 Retrieved from [请在此处插入原文链接]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