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3月4日第八个“国际HPV知晓日”之际,中国多地举办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知晓日活动。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应大力支持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速宫颈癌前病变无创治疗方案的落地,从而加速消除宫颈癌的进程,并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令人担忧。尽管如此,宫颈癌的三级防控体系,包括疫苗接种、筛查以及早诊早治等手段,为有效预防和管理该疾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宫颈癌防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中国宫颈癌前病变呈现年轻化趋势,传统的有创性宫颈切除手术可能对女性生育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如宫颈损伤、早产和流产等风险。研究显示,接受过宫颈组织切除的女性发生早产的比例是未接受者的两倍左右。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强调,虽然在疫苗接种和早筛早诊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筛查的意义在于尽早发现并主动管理癌前病变。他进一步指出,发现病变后必须配合有效的早治手段和科学的随访监测,才能真正助力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技术创新:无创治疗的突破
面对传统治疗的局限性,专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技术创新。无创治疗方案的研发,旨在减少对宫颈的损伤,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这些创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高精度诊断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提高HPV感染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准确率。
- 局部治疗技术: 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精准去除病变组织,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 药物治疗: 研发新型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用药,抑制HPV病毒复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
政策支持与医保覆盖
专家们还呼吁,应将生育保护价值纳入医保准入评估体系,对创新药械给予政策倾斜,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建议建立宫颈癌前病变长期分层管理体系,推动精准筛查技术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朱兰教授指出,对于中国低卫生资源地区宫颈癌的防控迫在眉睫。专家建议,将救助范围从宫颈癌治疗前置到宫颈癌前病变阶段,推广“即筛即治”模式,提高公共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防控目标。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中国有望在宫颈癌防控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和生育保护理念的普及,中国将朝着消除宫颈癌的目标稳步前进,为全球女性健康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 中国新闻网. (2025, March 5). 国际HPV知晓日:专家呼吁以技术创新护航生育友好型宫颈癌防控体系. Retrieved from [请在此处插入原始新闻链接]
- 《2023年全国癌症报告》
(完)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