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备受关注。正在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引发了民营经济相关人士的热烈讨论。他们普遍认为,报告直面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提出的政策措施兼具力度与温度,展现了中国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务实态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此前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的精神,强调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指出,这一表述体现了官方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政策空转”和“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的重视。
直面痛点,精准施策
报告针对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拖欠账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进行了具体部署,旨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士远表示,这些政策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和信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其中“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是重点用途之一。潘士远分析认为,对于主要依靠生产经营收入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及时收回账款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报告还强调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实际上,相关举措已经在积极推进。2024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了一批违规收费案件,并责令退还企业相关费用。
打破壁垒,优化环境
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一直是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李志起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注意到,报告强调“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她认为,这表明政府正在用心用情用力地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既注重宏观设计,也注重从小切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加码创新,驱动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还突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报告中提到的“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等政策举措,凸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他表示,未来企业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扎根新场景,大力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助力各行各业向人工智能要生产力。
展望未来,信心倍增
总体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出台,不仅回应了民营企业当前的关切,也为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有望在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 中国新闻网. (2025年3月5日). 中国民营经济相关人士:报告回应了当前诸多关切. Retrieved from [插入原始新闻链接]
(记者:根据提供的材料撰写)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