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讯 – 当地时间2月25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AAI 2025(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盛大开幕。这场为期八天的学术盛宴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研究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值得关注的是,由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组成的“中国队”在本次大会上表现亮眼,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活力。
AAAI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历史最悠久、涵盖内容最广泛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一直被视为全球AI研究的风向标。本次AAAI 2025共收到12957篇有效投稿,最终录用3032篇,录取率仅为23.4%,其中Oral论文占比更是低至4.6%,竞争异常激烈。即便如此,众多来自中国高校和企业的论文依然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
中国高校科研实力凸显,多领域研究成果引人瞩目
在本次AAAI 2025上,中国高校展现了强大的科研实力,多个研究团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 以32篇论文的入选数量位居前列,研究方向涵盖多模态学习、目标检测、自动驾驶等多个热门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 香港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 共有14篇论文入选,研究方向聚焦于大语言模型压缩、微调,监督学习,AI图像处理等前沿领域。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升大模型的性能、降低计算成本、拓展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高校的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的深厚积累,也体现了中国高校在培养AI人才方面的卓越能力。
中国科技企业异军突起,产学研合作模式成效显著
除了高校之外,中国的科技企业也在本次AAAI 2025上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这些企业不仅在自身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还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 快手: 作为国内领先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共有7篇论文入选,研究方向涉及短视频处理、视频问答技术、推荐模型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拓展商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蚂蚁集团: 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蚂蚁集团共有18篇论文入选,其中3篇入选Oral论文,研究领域涉及增强大模型隐私保护、提高推理速度与推理能力、提升大模型训练效率、降低模型幻觉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保障数据安全、提升模型性能、拓展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蚂蚁集团在本次AAAI 2025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其研究成果聚焦于大模型的技术优化和技术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
蚂蚁集团:聚焦大模型技术优化与突破,引领AI安全与效率新方向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对模型所有权和数据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蚂蚁集团联合浙江大学、利物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Oral论文《隐私-实用性可变的大模型跨域微调算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跨域微调(offsite-tuning)框架ScaleOT。该框架可为模型隐私提供多种不同规模的有损压缩的仿真器,还能促进无损微调。实验表明,与基于知识蒸馏的方法相比,ScaleOT在多种模型上取得了12.5%的全量微调达成率提升,并节省了90%的算力需求,为百亿级参数模型的轻量化跨域微调提供可行方案。目前,该算法已融入蚂蚁数科旗下的摩斯大模型隐私保护产品中,并成为国内首批通过信通院大模型可信执行环境产品专项测试的产品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AI隐私保护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大模型的安全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针对大语言模型在知识图谱应用中存在的粒度不匹配问题,蚂蚁集团和浙江大学联合实验室完成的另一篇Oral论文《K-ON:在大模型的输出层堆叠知识图谱知识》提出了一个名为K-ON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步Token预测机制,能够一步生成对所有实体的评估结果,并实现了适配语言模型的图谱实体层级的对比学习。实验结果表明,K-ON不仅优于传统方法,而且在性能上也超过了那些利用额外文本和视觉信息的多模态方法。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方法相比,K-ON的训练轮数从1000轮减少到了5轮,大大提升了训练效率。在DB15K数据集上使用8张A100显卡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训练。这为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大模型的推理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蚂蚁集团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技术突破将有助于提升大模型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扩展性,为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中国队”崛起: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AI创新生态
近年来,在全球AI顶级会议上,“中国队”越来越活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 2024》显示,中国热点论文数世界第一(48.4%),高被引论文数世界第二(33.8%),以及计算机科学等 7 个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世界第一。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正在成为全球AI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队”的崛起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高校和科研机构负责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科技企业负责技术应用和产业推广。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可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研究资金和实践机会。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可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
斯坦福 AIIndex2024 总结的十大趋势显示,当下,工业界正在主导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如今亦已成长为不容忽视的中国科研力量。期待由产学研联手的“中国队”,继续在全球前沿科技舞台上斩获佳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展望未来,中国AI将引领全球创新浪潮
AAAI 2025上“中国队”的亮眼表现,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引领全球创新浪潮。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