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记者 [你的名字]) 北京市近日宣布,已全面完成120个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并正式印发《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此举标志着北京市在乡村地区实现了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双重全覆盖,为积极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乡村地区占据北京市域总面积的80%,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主阵地。此次完成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将有效引导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五个一”制度体系护航乡村发展
据了解,北京市构建了乡村地区“五个一”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即一套规划、一个《办法》、一套规则政策、“一张图”系统、一个统筹协同平台。这一体系旨在通过增强规划引领效能、加强规划实施引导、强化政策路径保障、建立运行管控机制、强化实施监督评估等系列举措,为首都乡村振兴提供更高质量、更高品质、更具价值的空间供给和支撑保障。
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实施中,各区将统筹引导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在乡村合理布局,积极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乡村地区将有序承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让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还将在今年的供地计划中单列乡村产业用地指标,优先确保集中聚集发展。对于确需在乡镇集中建设区和村庄建设边界外选址的零星文化旅游设施、邻避设施等项目,可使用规划预留的机动指标予以保障,实现乡村各类产业项目应保尽保。
此外,各区将优先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和低效集体建设用地,积极探索村庄建设用地兼容与农业、生态空间复合利用,有序释放农村土地要素活力。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打造特色乡村风貌
在文化保护方面,各区将深入挖掘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协调好城镇、村庄与周边景观资源的关系,形成有机交融的景观格局。注重保护乡村地区山水格局及农田肌理,塑造山清水秀村美、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将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推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古北口镇、爨底下村等45个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各区还将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从大地景观、村庄风貌、重要建筑、重点道路沿线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体现不同村庄、不同地区的特色特点,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标。
展望未来
此次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完成,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规划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培育新产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北京市有望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 中新网. (2025年2月27日). 北京120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已编制完成 积极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 Retrieved from [原始新闻链接]
(注:由于是模拟新闻,原始新闻链接请替换为真实链接)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