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新疆 –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列名为“和田玉龙号”的列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连接着南疆的偏远乡村和繁华都市,承载着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趟往返于乌鲁木齐和和田之间的7557/7558次公益慢车,全程1960多公里,耗时32小时33分钟,最低票价仅4元,自2011年开通以来,不仅是沿线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更逐渐演变成一个流动的农贸市场,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列车巴扎”。
“公益慢火车”变身“致富车”
“和田玉龙号”的蜕变,离不开一位名叫坡拉提汗的哈萨克族列车长。这位在铁路上工作了28年的老铁路人,自2011年列车开通起就担任列车长,见证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南疆地区以农业为主,是新疆的瓜果之乡,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当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销路不畅成为制约他们增收致富的关键因素。
2021年,坡拉提汗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列车上定期举办“流动巴扎”,为沿线农民提供一个展示和销售自家产品的平台。这一想法得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客运段党支部的支持,一场由铁路部门牵头,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列车巴扎”应运而生。
“流动巴扎”的魔力
四年时间,“流动巴扎”已经举办了几十场,吸引了来自南疆各地的农户和手工艺人。坡拉提汗不仅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销售场地,还积极帮助他们拓展销路。
90后小伙艾麦提就是“流动巴扎”的受益者之一。他原本在喀什经营一家手工花帽厂,但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困境。坡拉提汗得知后,邀请他参加“流动巴扎”。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流动巴扎”带来的客流量,艾麦提的花帽逐渐走出了南疆,远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甚至出口到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如今,他的花帽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0多名员工的花帽合作社,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让南疆各民族的农产品越走越远”
为了办好“流动巴扎”,坡拉提汗经常提前几天奔赴南疆各地,邀请沿线的农户和手艺人参加。他不仅要亲自上门邀请,还要帮助他们搬运货物,解决他们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7岁的阿不力克木是皮山县的一位木器制作手艺人,他的家族世代以制作木碗、木杯等木制器皿为生。然而,由于不善言辞,缺乏销售渠道,阿不力克木的手艺一直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三年前,在同乡的介绍下,他结识了坡拉提汗,并被邀请参加“流动巴扎”。坡拉提汗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吆喝、如何做生意,帮助他打开了销路。
如今,“和田玉龙号”已经成为南疆地区名副其实的“致富车”,它不仅为沿线农民提供了一个销售农产品的平台,也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坡拉提汗说,他的目标是“让南疆各民族的农产品越走越远”,让更多的人了解南疆、爱上南疆。
展望未来
“和田玉龙号”的成功实践,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它证明,即使是在偏远地区,只要有创新思维和务实行动,就能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流动巴扎”涌现出来,为中国农村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参考文献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年2月15日). 遇见你丨这趟“流动巴扎” 让南疆农产品越走越远. https://news.cctv.com/2025/02/15/ARTI1676476802345678.shtml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