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浪潮中,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正带领公司驶向一条与众不同的航道——生命科学。这位曾将搜狗带向高峰的“天才少年”,如今将目光投向了医疗领域,坚信“造医生等价于AGI”,并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推出AI医生助手,服务北京海淀区居民。
在接受《晚点LateTalk》的专访中,王小川系统阐述了他对AGI、医疗以及百川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医疗并非一个垂直场景,而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任何AI技术都能在医疗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从基因测序到AI医生:追寻“生命哲学的数学原理”
王小川对生命科学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就选择了基因测序的拼接算法。那时,他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如今,在百川智能,他对生命科学的长期关注与追求更强AI的愿景得以统一。
在百川智能成立之初,王小川也曾强调通用模型和应用。但如今,百川智能似乎“变了”也“慢了”:在同行频繁更新模型、强调通用和泛化、参与流量竞争时,百川智能却转向医疗,不参与模型API价格战,也没跟进投流大战。
面对外界的质疑,王小川显得信心十足。他表示,百川智能专注于医疗模型和产品,并非放慢脚步,而是在为2025年的爆发积蓄力量。他透露,百川智能将在3、4月再更新一个超级医生模型,AI医生也将在第一季度在北京儿童医院上岗。
M1初露锋芒:复杂病症推理诊断能力远超一级医院
1月25日,百川智能发布了首个全场景推理大模型Baichuan-M1-preview。王小川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内蒙古市人民医院一位脑梗病危患者的家属将病例传给百川智能,M1给出了三个诊断方向,完全命中了后来协和专家会诊提出的四个诊断方向。王小川表示,M1的诊断能力已经远超市一级医院水准,能够进行复杂病症的推理诊断。
“造医生等价于AGI”:重新定义AGI的标尺
在王小川看来,“造医生等价于AGI”。他认为,医生是人类职业中最复杂的之一,可以成为AGI的标尺。他甚至用数学中的双射概念来类比,认为能够造出医生时,就达到了AGI。
王小川的这一观点颠覆了人们对AGI的传统认知。他认为,AGI并非要先成为一个人,再成为医生、律师等专家,而是通过打造AI医生,来实现AGI。
医疗不是垂直场景:AI技术大有可为
王小川坚信,医疗不是一个垂直场景,而是AI技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他认为,复杂诊断需要推理能力,全病程管理需要长窗口记忆,理解医疗影像、听诊等需要多模态,询证、查论文需要RAG等,甚至未来的手术机器人也需要具身智能。
他将百川智能的策略定义为“水涨船高”,而非“沿途下蛋”。他认为,医疗的天花板足够高,不会被超级模型淹没掉,模型能力越高,医疗应用就变得更超级。
2025年:AI医生走进千家万户
王小川预告了百川智能2025年的落地计划:AI儿科医生将在北京儿童医院上岗,每个海淀居民都将拥有自己的“AI医生助理”。
当其他大模型公司在通用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时,百川智能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王小川希望在大厂射程之外,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挑战与展望
百川智能All in生命科学的战略无疑具有前瞻性,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医疗数据的获取、模型的训练、伦理和监管等问题都需要认真应对。
然而,如果百川智能能够成功打造出真正有用的AI医生,不仅将极大地提升医疗效率和质量,也将为AGI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AGI的未来,或许不是文本创作,也不是物理模型,而是像王小川所追寻的“生命哲学的数学原理”。百川智能的探索,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 程曼祺. (2024). 晚点对话王小川丨不是文本创作、不是物理模型,AGI 的尽头是生命科学. 晚点LateTalk. https://mp.weixin.qq.com/s/4W2C9tL9g_4v8t4o8s9e0w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