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25 年 2 月 5 日讯,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创始人兼 CEO Brett Adcock 今日凌晨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公司将终止与 OpenAI 的合作协议。这一消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引发广泛关注。Adcock 同时表示,Figure 在完全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机器人 AI 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承诺将在未来 30 天内展示前所未见的人形机器人技术。
合作不足一年,Figure 毅然“分手”
Figure 与 OpenAI 的合作始于去年 2 月 29 日。当时,Figure 宣布完成 6.75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估值达到 26 亿美元,投资者阵容豪华,包括微软、英特尔、OpenAI Startup Fund、Amaz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Fund 以及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融资的同时,Figure 宣布与 OpenAI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利用 OpenAI 的 AI 模型,赋予 Figure 的人形机器人处理和推理语言的能力。随后,双方合作发布了一段演示视频,展示了 Figure 01 机器人借助 OpenAI 技术与人类进行流畅对话的场景。同年 8 月,双方进一步宣布新一代 Figure 02 人形机器人将继续采用 OpenAI 模型进行自然语言交流。
然而,这段看似前景光明的合作关系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戛然而止,让业界颇感意外。
自主研发成关键,Figure 寻求端到端 AI 控制
对于终止合作的原因,Adcock 在后续的评论中指出,问题在于集成(integration)。他认为,OpenAI 作为一家业务广泛的大型公司,其智能模型并非专门为机器人等物理事物的具身 AI 设计。
Adcock 强调,解决具身 AI 问题的正确方案是构建专用于驱动具体硬件的端到端 AI 模型。他表示:“我们发现,要在现实世界中大规模解决具身 AI,你必须垂直地整合机器人 AI。我们不能将 AI 外包出去,就像我们不能将硬件外包出去一样。”
这一表态明确了 Figure 寻求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 AI 的决心。公司认为,只有完全掌握 AI 技术的控制权,才能更好地优化机器人性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OpenAI 早有布局?机器人团队重组引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在 Figure 宣布终止合作前,OpenAI 似乎已有所行动。上个月,有消息称 OpenAI 重新组建了自己的机器人团队,引发了业界对其进军机器人硬件领域的猜测。
此外,OpenAI 在 1 月 31 日的商标申请中,包含了“用户可编程的人形机器人”和“用于辅助和娱乐的具有通信和学习功能的人形机器人”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印证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意图。
有分析认为,OpenAI 重组机器人团队可能与 Figure 终止合作存在关联。OpenAI 或许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机器人技术,摆脱对外部合作伙伴的依赖,实现更全面的 AI 战略。
行业反响不一,自主研发或成趋势
Figure 宣布终止与 OpenAI 合作的消息,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同的反响。
一部分人对 Figure 的自信表示赞赏,并期待该公司在未来 30 天内展示的创新技术。他们认为,自主研发是提升机器人性能和竞争力的关键。
另一部分人则对 Figure 的决定表示担忧。他们认为,OpenAI 在 AI 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与 OpenAI 合作可以加速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进程。
还有一些人试图分析这一高调分手背后的技术原因。他们认为,Figure 或许在与 OpenAI 的合作中遇到了技术瓶颈,难以实现端到端的 AI 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备受关注的 AI 模型 DeepSeek 也在评论区引发了讨论。有观点认为,Figure 或许会考虑与 DeepSeek 等其他 AI 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机器人 AI 技术。
具身智能成焦点,人形机器人未来可期
Figure 与 OpenAI 的“分手”事件,再次将具身智能(Embodied AI)推向了聚光灯下。具身智能是指将 AI 技术与物理实体相结合,使 AI 能够感知、理解和操作现实世界。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通过赋予人形机器人 AI 能力,可以使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例如工业生产、医疗服务、家庭助理等。
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运动控制、感知能力、能源效率等。然而,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迎来爆发式增长。
影响与展望:人形机器人产业或加速洗牌
Figure 与 OpenAI 终止合作,无疑将对人形机器人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加速自主研发进程: Figure 的举动可能会激励更多人形机器人公司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摆脱对外部 AI 技术的依赖。这将推动人形机器人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产业格局或将重塑: 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拥有强大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头羊。
技术路线或将多元化: Figure 与 OpenAI 的“分手”表明,人形机器人 AI 技术路线并非只有一种选择。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基于不同 AI 模型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合作模式或将转变: 人形机器人公司与 AI 公司的合作模式可能会发生转变。未来,双方可能会更加注重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定制化的 AI 模型,而非简单地将通用 AI 模型应用于机器人。
市场竞争或将加剧: 随着更多公司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自主可控是关键,人形机器人未来可期
Figure 宣布终止与 OpenAI 合作,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表明,自主可控的 AI 技术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期待 Figure 在未来 30 天内展示的创新技术,也期待更多人形机器人公司能够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链接:
- Figure CEO Brett Adcock Twitter
- TechCrunch: Figure drops OpenAI in favor of in-house models
- 机器之心:OpenAI 被曝重组机器人团队,4 年前缺钱缺数据,如今要做硬件布局了
补充分析: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潜在因素可能促成了 Figure 与 OpenAI 的分手:
- 数据安全与隐私: 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会收集大量数据,包括图像、语音、行为等。Figure 可能担心与 OpenAI 合作会存在数据安全和隐私风险,因此选择自主研发 AI 技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数据。
- 定制化需求: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同场景对 AI 技术的需求也不同。Figure 可能认为 OpenAI 的通用 AI 模型难以满足其定制化需求,因此选择自主研发 AI 技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 成本控制: 与 OpenAI 合作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Figure 可能认为自主研发 AI 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 长期发展战略: Figure 可能认为自主研发 AI 技术是其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可以更好地掌控公司的命运,避免受制于人。
总而言之,Figure 与 OpenAI 的分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对自主可控 AI 技术的迫切需求,也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未来展望:
- 更多人形机器人公司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Figure 的举动可能会引发“鲶鱼效应”,激励更多人形机器人公司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 人形机器人 AI 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 随着更多公司投入研发,人形机器人 AI 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在运动控制、感知能力、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生产、医疗服务、家庭助理、教育娱乐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议:
- 政府应加大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 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 人形机器人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 行业应加强合作: 人形机器人产业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 社会应加强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 通过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担忧。
总之,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