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近日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合作模式的转变,更预示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加速迈向自主研发的深水区。随着Figure AI转向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AI,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边界正在被重新划定。
2025年2月5日,旧金山/北京 – 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重要转折点。Figure AI创始人Brett Adcock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公司已终止与OpenAI的合作协议,转而专注于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AI。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不仅让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的合作模式面临重新评估,更预示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加速驶入自主研发的深水区。
一、合作的终结:Figure AI的自主研发之路
Figure AI与OpenAI的合作始于去年年初,双方曾携手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视觉、对话和灵活操作方面的能力。其中,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展示了Figure AI机器人能够识别物体、理解指令并执行任务,例如拿起苹果并解释原因。这些成果一度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结合的典范,也吸引了其他人形机器人公司纷纷效仿。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Figure AI却选择与OpenAI“分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Brett Adcock在声明中表示,Figure AI在完全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AI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在未来30天内展示前所未见的技术成果。这暗示着Figure AI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发人形机器人AI的能力,不再需要依赖外部大模型公司的支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Figure AI选择自主研发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掌握核心技术: 长期依赖外部大模型公司,可能会导致人形机器人公司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自主研发能够帮助Figure AI掌握机器人AI的底层技术,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 定制化需求: 通用大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人形机器人的特定需求。自主研发能够让Figure AI根据自身机器人的特点,定制开发更加高效、精准的AI模型。
- 数据安全: 与外部大模型公司合作,可能会涉及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自主研发能够让Figure AI更好地掌控数据,避免潜在的风险。
- 成本控制: 长期使用外部大模型服务,可能会产生高昂的成本。自主研发能够降低对外部服务的依赖,从而降低成本。
- 战略独立性: 自主研发能够让Figure AI在战略上更加独立,避免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二、行业现状:合作与自主研发并存
Figure AI与OpenAI的“分手”并不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合作模式的终结。事实上,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呈现出合作与自主研发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许多人形机器人公司仍然选择与大模型公司合作,借助其强大的AI能力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就宣布人形机器人Walker S接入百度文心大模型,乐聚机器人则与华为合作,其机器人搭载华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这些合作旨在让人形机器人具备更强的语言理解、推理和决策能力,从而拓展其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一些人形机器人公司则更加注重自主研发,试图掌握机器人AI的核心技术。除了Figure AI之外,国内的傅利叶智能、开普勒机器人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也专注于机器人本体以及与本体相关的AI技术。这些公司认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形机器人公司选择合作还是自主研发,往往取决于其自身的资源、技术积累和战略定位。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大的公司,更有可能选择自主研发;而资金相对有限、技术积累不足的公司,则更倾向于与大模型公司合作。
三、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的边界重塑
随着Figure AI终止与OpenAI的合作,以及OpenAI涉足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边界正在被重新划定。
过去,人形机器人公司主要专注于机器人本体的研发,而大模型公司则提供AI技术支持。双方通过合作,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始意识到掌握核心AI技术的重要性。Figure AI的“分手”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选择自主研发AI,从而减少对外部大模型公司的依赖。
与此同时,一些大模型公司也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例如,OpenAI不仅与人形机器人公司1X保持合作,还重启了自己的机器人项目。这意味着大模型公司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AI技术支持,而是希望能够直接参与到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中。
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双方可能会在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
然而,竞争并不意味着合作的终结。事实上,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例如,人形机器人公司可以与大模型公司合作开发特定领域的AI模型,或者共同探索新的应用场景。
未来,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加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双方需要在竞争中寻找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四、自主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Figure AI选择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AI,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首先,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发AI模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资金有限的初创公司来说,自主研发可能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其次,自主研发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开发AI模型需要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技术。对于技术积累不足的公司来说,自主研发可能会面临技术瓶颈。
第三,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AI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对于数据获取困难的公司来说,自主研发可能会面临数据匮乏的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自主研发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自主研发能够让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其次,自主研发能够让公司根据自身机器人的特点,定制开发更加高效、精准的AI模型。
第三,自主研发能够让公司更好地掌控数据,避免潜在的风险。
第四,自主研发能够让公司在战略上更加独立,避免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对于有实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来说,自主研发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机遇
Figure AI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中国企业在AI基础研究方面与美国顶尖公司仍有差距。Figure AI背后有OpenAI、微软、英伟达等巨头投资,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中国企业在自主研发AI方面,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迎头赶上。
机遇在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依托国内供应链,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在硬件成本上具有优势。此外,中国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潜力巨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 加大研发投入: 学习Figure AI,加大在机器人AI方面的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
- 开放合作: 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AI公司等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 差异化竞争: 避开与国外巨头的正面竞争,选择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技术路线。
- 拓展应用场景: 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创造市场需求。
- 政策支持: 呼吁政府加大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结论: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新阶段
Figure AI与OpenAI的“分手”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形机器人公司不再满足于仅仅依赖外部大模型公司的支持,而是开始积极探索自主研发之路。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边界将被重新划定。未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将呈现出合作与自主研发并存的局面。
对于人形机器人公司来说,掌握核心技术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既要看到差距,也要抓住机遇。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放合作、差异化竞争等策略,中国企业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会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期待着人形机器人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 第一财经,《Figure AI与OpenAI“分手”,人形机器人公司与大模型公司重新划定边界》
-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 相关学术论文
未来展望:
未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 智能化: 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 自主化: 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适应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种任务。
- 通用化: 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通用性,能够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
- 人机协作: 人形机器人将与人类进行更加紧密的协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 低成本化: 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将不断降低,从而使其能够被更广泛地应用。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我们期待着人形机器人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