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0

积石山:震后一年,新生之光照亮希望之路

引言: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6.2级地震,撕裂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宁静。房屋倒塌,家园损毁,117条生命逝去,24万余人受灾,这片土地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时间不会停滞,生命亦不会屈服。一年后的今天,当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看到的不再是满目疮痍,而是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重建画卷。新家园拔地而起,新生活徐徐展开,新希望正在这片曾经遭受重创的土地上冉冉升起。

重建的基石:家园的涅槃

地震发生后,重建家园成为积石山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一场大规模的重建工作迅速展开。从规划图纸到现实家园,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马忠礼的新生:从废墟到暖居

68岁的马忠礼是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的村民,地震摧毁了他的家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依然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帮助,一切不会这么快好起来。”马忠礼感慨道。国家补助7.5万元,加上5万元的贴息贷款,以及家人东拼西凑的积蓄,不到8个月的时间,马忠礼的新家就拔地而起。

新家不仅坚固安全,更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客厅和卧室都安装了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温暖舒适。淋浴房、冲水马桶等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客厅里,几盆绣球花开得正艳,为新家增添了一抹亮色。儿媳马尕舍将屋里屋外收拾得一尘不染,还给院中的两棵树修剪了枝丫,贴上了保温布条,等待着春天的到来。马忠礼说:“房子建起来了,日子就要好起来了。”

大河村的重生:原址重建与集中安置

大河村是地震受损最严重的村落之一,5200间房屋倒塌和损毁。面对如此巨大的破坏,重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大河村采取了原址重建、维修加固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372户选择原址重建,361户进行维修加固,72户选择了平房和楼房等集中安置方式。

大河村第一书记马强介绍,重建过程中,政府充分考虑了村民的实际需求,确保每一户都能拥有安全、舒适的家园。如今,走在大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洁的新房,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康吊村的温暖:集中安置点的幸福生活

12月的一场大雪,为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集中安置点披上了一层银装。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温暖如春。73岁的陈玉兰在明亮的客厅里收拾着新家,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我们11月就搬到了集中安置点。新房得勤打扫,看起来干净整洁,心里才觉得舒心。”陈玉兰说,楼房采用集中供暖,室内温度接近20摄氏度,告别了以往寒冷的冬天。客厅里摆放着电视机、电冰箱等家具,明媚的阳光透过锃亮的窗户洒落到客厅,为房间增添了几分温馨。

四堡子村的蜕变: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

在大河家镇四堡子村集中安置点,一排排二层小院依次排开,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干净便捷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临夏州的决心:9.15万户房屋维修加固,1.05万户原址重建

据临夏州政府介绍,经过8个多月的轮班作业、昼夜施工,全州9.15万户群众的房屋得到维修加固,1.05万户群众原址重建住房并建成入住,14个集中安置点1.04万套住房全部达到入住条件。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现了临夏州政府在灾后重建中的决心和效率。

基础设施的完善:路、水、电、暖、网“五通五稳”

临夏州政协副主席、积石山县委书记马晓璐介绍,积石山县同步建成城南、城西、大河家3个热源厂,安装“煤改电”清洁能源取暖设备,路、水、电、暖、网实现“五通五稳”。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受灾群众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产业的复苏:从“输血”到“造血”

重建不仅要重建家园,更要重建生活。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积石山县积极探索产业复苏之路,努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柴永忠的养殖梦:政策扶持下的产业振兴

49岁的柴永忠是石塬镇石塬村的村民,原本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地震摧毁了他的羊圈,重建新房又花掉了大半积蓄。面对困境,柴永忠并没有气馁。

今年以来,针对积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现状及地震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当地制定了一揽子促农增收政策,对牛羊等养殖产业和中药材等种植产业进行奖补。其中,对受灾养殖圈舍维修改造,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加快扩群补栏,调动农户发展牛羊产业的积极性。

得知消息后,柴永忠在新居旁修建了面积95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得到了3.3万元的奖补资金。“按照政策,后续再买牛羊也有奖补资金,一步一步来,明年开春后再买多些羊,日子就回到正轨上了。”柴永忠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何家村的希望:温室大棚里的新生活

走进关家川乡何家村集中安置点,70多座新建的钢架大棚分布在田野中,人们正在棚内忙碌,首批采摘的西葫芦、黄瓜、甜瓜等果蔬陆续上市。

“近期每天都有30多名附近的住户前来务工,大部分是受灾群众,每人每天能挣100元。等他们掌握种植技术后,就可以申请承包大棚。”大棚负责人张通彪介绍。温室大棚的建立,不仅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积石山的未来:希望之光照亮前程

如今,行走在积石山的乡镇村落、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们忙着装扮新家,忙着筹划未来。一年、四季、365天,各方暖流汇聚成河,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重建的奇迹。

积石山正逐步摆脱地震的阴霾,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重建的不仅仅是房屋,更是希望和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积石山人民正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书写着灾后重建的壮丽篇章。

结语:

积石山的重建故事,不仅仅是一场灾后重建的实践,更是一次人类精神的伟大展现。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么巨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永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积石山的涅槃重生,不仅是这片土地的希望,更是对所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们的鼓舞和激励。未来,积石山将继续在希望的道路上前进,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 Read more <<<

Views: 0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