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王皓润

出生于1972年的鲁奖作家王十月,其最新长篇小说《不舍昼夜》近日由花城出版社推出,并入选了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这部新作以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个人生命历程为主线,映射出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近50年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探讨了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探究人何以成为人。

从乡村到城市,一个平凡人的生命轨迹

小说中的王端午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童年的一次意外,弟弟不幸去世,这成为了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从小热爱读书的王端午不甘心走父辈的老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辗转深圳、东莞、广州等地打工,度过了短暂、平凡,却不乏精彩的一生。他经历过居无定所的窘迫,体会过成功的快乐,品尝过爱情的甜酸……这些人生体验与他所走过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完全融合为一体,成为他生命中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里面有时代声音的回旋,有人们内心沟壑的纵横,也有各式人物命运的漂泊和浮沉。

现实主义底色下的魔幻色彩

《不舍昼夜》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底色,同时又运用了现代派文学技法的作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端午的脑袋里住着他的弟弟,实际上是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这既有魔幻的色彩,也有超现实的色彩,这种形式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作家鲍十在《不舍昼夜》首发式上评价说:“好的作品、重要的作品,可能最终都要回到自身,不被一些飘荡的东西迷惑,站在脚下看这个世界,然后用自己的小世界来折射大的世界。忠于自己的生活,忠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于文学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心灵世界,探究人性的复杂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从评论家的角度点评了《不舍昼夜》:“这本书保持了王十月的风格,比如说很真诚、深情,文笔质朴。而另一方面,这个作品呈现出很多新的特质,比如作者对乡村的态度、对现实的态度有一种升华,更多去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再执着于现实的生活。”

读者共鸣:一份长长的劝慰

《不舍昼夜》首发预告后,百余名读者从全国十余个城市专程赶到广州参加了首发式,共同见证了这部王十月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的首发。来自天津的读者深情表达:“合上这本书,我感觉它像是对我的一声长长的劝慰。我的那段无望的时光好像渐渐远去。但是我知道,它还在前方埋伏着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而这本书,给了我从容和底气。它让我知道,在那样的时刻再次到来的时候,我除了认输,除了自怜,还可以‘在注定失败的战役中,向自己的尊严致敬’。谢谢王十月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智慧和勤奋,给我们树立榜样,又给我们宽慰。”

致敬平凡英雄,书写心灵史

对于自己的文学写作,王十月说:“青少年时期,因为我读了一些书,遇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因此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然后我怀着这个理想主义的种子走向世界,一路上风吹雨打,摇摇晃晃,这盏理想主义的灯随时都会熄灭,但是最终它没有熄灭。书中写的就是一个像我一样的平凡人的心灵史。这本书致敬的就是这样一些明知失败,但还要反复去做同一件事的悲剧英雄。文学最终打动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些没有做出什么大事的失败者。”

《不舍昼夜》以其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时代变迁下的心灵史画卷。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平凡人的生命轨迹,更展现了时代变革中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命运、以及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 封面新闻. (2024年10月22日). 鲁奖作家王十月推出最新长篇《不舍昼夜》 用文学书写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史.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cover.cn/news/detail/22217.html


>>> Read more <<<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