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是“驴唇不对马嘴”,甚至指责其为“指鹿为马”。而劳权经济学则从劳动者权利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并提出了“国有劳营工分制”的模式,试图构建一种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劳权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解读
劳权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本占有者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应该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并以劳动者权利为核心。因此,劳权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解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资料公有制: 劳权经济学强调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并非简单地将所有权归于国家,而是强调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实际控制权和管理权。
- 劳动者权利至上: 劳权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劳动权、分配权、管理权等。
- 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结合: 劳权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同时也要保留计划机制,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稳定发展。
“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劳权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探索
为了实现上述理念,劳权经济学提出了“国有劳营工分制”的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包括:
- “国有”: 保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但由国家建立不同层次的国有或公有资产管理局负责管理,确保生产资料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 “劳营”:劳动者按照生产需要组成劳动集体,在优先保证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基础上自主经营,企业管理权由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行使。
- “工分制”: 采用工分制作为分配制度,根据劳动者投入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并以此作为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依据,确保劳动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的运行机制
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资料的管理: 国家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局对生产资料进行保值、流动、增值和投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不断增值。
- 企业的经营管理: 劳动者自主经营企业,并通过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行使管理权,确保劳动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 分配制度: 企业在优先满足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基础上,按照工分制进行分配,确保劳动者根据其劳动贡献获得合理的回报。
结论
劳权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解读和“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的提出,为构建一种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模式强调劳动者权利,并试图通过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结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稳定发展。然而,该模式的具体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理论完善。
参考文献
- 钟建民.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J]. 理论思考, 1995(1).
- 迎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科学概念[J]. 乌有之乡, 2008(1).
- 郝贵生. 也谈“‘市场决定作用’究竟是由谁来决定” ——与王立华同志商榷[J]. 乌有之乡, 2024(10).
注: 本文仅是对劳权经济学观点的介绍和解读,不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