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陆家嘴

“为人民服务”:中共党建史上的丰碑

1944年9月8日,延安枣园操场上,一场特殊的追悼会正在举行。 并非为高官显贵,也非为战功赫赫的将士,而是为一名普通的警卫员张思德。他因公殉职于烧炭岗位,却获得了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的追悼会,并由此诞生了著名的演讲悼词——《为人民服务》。

这篇悼词,不仅是为张思德而作,更是为中国共产党而作,为新中国而作。 它深刻阐释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初心和根本宗旨,成为中共党建史上的丰碑,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雨,不断取得胜利。

一、 悼词彰显无产阶级的生死观

毛主席在悼词中,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古语开篇,将张思德的牺牲与“为人民利益而死”联系起来,并将其比作“泰山”。 他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无产阶级最高尚的追求,也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悼词将党的宗旨阐述“中国化”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消灭私有制”,中共一大党纲也明确了推翻资本主义政权、消灭私有制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最终指向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 毛主席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为人民服务”上升为党的根本宗旨,使其更加贴近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也更具实践意义。

三、 悼词继承和发展了“民贵君轻”思想

毛主席在悼词中,继承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但又超越了其局限性。 他强调的是,共产党不是为了施惠于民,而是要团结带领人民自己解放自己,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 悼词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更是党的执政基础。 从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社会风气,到解放后涌现出焦裕禄、陈永贵等优秀公仆,无不体现着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和拥护。

五、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变的保证

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升战斗力。 “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在岗履职的行动指南。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呼唤。 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依然是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44.
  • 余鹤元. 中共党建史上的丰碑——《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思考 [J]. 乌有之乡, 2024(9).


>>> Read more <<<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