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校园:红卫兵接待站里的温暖与革命热情
引言: 1966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革命的浪潮,席卷着祖国的大江南北。一群来自山东临沂的红卫兵,怀揣着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串联的旅程。他们一路风尘仆仆,最终来到一个名为“官帅”的村镇,在当地红卫兵接待站找到了温暖的港湾,也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独特情谊。
红卫兵接待站:革命年代的温暖港湾
华志平他们一行六人,在傍晚时分抵达了官帅村镇。接待站的李婶,一个热情的中年妇女,用一口流利的日照方言,热情地迎接了他们。她为他们安排了住宿,并叮嘱他们去附近的饭铺吃点热乎的饭菜。李婶的热情和周到,让这群远道而来的红卫兵倍感温暖。
“你们都是咱临沂的,一个地区的,哈。别的地方的红卫兵来这儿不多。”李婶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同乡的亲切和对红卫兵的热情。她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热水,还特意嘱咐张春英,一个年轻的妇女,为他们准备床铺。
革命的激情与理想:印传单,传播革命思想
在红卫兵接待站的温暖中,闫有信提议印制传单,将他们的革命思想和串联经历传播出去。郭友军迅速起草了一份传单,题目为“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大串联”,落款是“临沂地区‘雄鹰造反兵团’”。
“哟!口气不小哇,临沂地区的。”马跃岭故作惊讶地说。
郭友军笑着解释道:“以后发给别人传单一看,哟?还是临沂地区的大组织呀,雄鹰造反兵团不简单,真厉害,十三个县的,得有几千几万人呀。其实就咱六个人,那两个不算的话,就咱四个人。一个大临沂地区呀!”
他们的热情和理想,在印制传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们借用了村后完小的一台油印机,在老师的帮助下,印制了近二百张传单。
结语:
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革命年代的温暖和热情,也反映了红卫兵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在串联的路上,传播着革命思想,也收获了革命年代独特的友谊和温暖。
参考文献:
- 刘建民. 《青葱校园》|第四十五章 红卫兵接待站. 乌有之乡. 2024-09-26.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