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 · 2024-09-26 · 来源:紫虬视野|微信公众号
引言
在当代经济理论的探讨中,折中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风之间的碰撞,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一大热点。华为和胖东来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实践领先于理论的重要意义,也引发了关于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理论中的折中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风,揭示其背后复杂的逻辑和矛盾。
折中调和所掩盖的尖锐矛盾
经济理论中的折中主义,往往将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并列,试图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掩盖了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之间的本质差异。折中主义将价值规律和边际效用并置,混淆了人类对基本生存的普遍追求与少数人控制剥削多数人的追求,模糊了市场主体的主体意识与私有化之间的界限。
在公有制经济中,尊重价值规律的初衷是为了纠正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习惯和战时共产主义的遗留问题。然而,当这一原则被错误地应用于混合经济成分时,试图通过价值规律解决其带来的弊病,实质上忽视了商品交换背后的生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商品交换的基础形式被用来掩盖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不平等交换,从而忽视了总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在各环节的平均化过程。
右翼对劳动价值论的攻击
长期存在的右翼学者,大多从不承认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他们生长在红旗下,但接受了西方资本价值观的洗礼,完成了精神上的转变。这些学者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提出了各种观点,如蔡继明的广义价值论、姚洋的“祸国殃民”论、杨小凯的哈耶克崇拜、张维迎的“共同富裕”论等。这些观点虽然各有其理,但从根本上削弱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义性,成为维护财富和资本集中机制的帮手。
这些学者虽然在某些领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但他们的观点实际上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全面否定。他们用“先富”、“仇富”的话术,将财富和资本的集中视为自然现象,从而掩盖了阶级固化和市场垄断的本质。他们将邓小平的改革理论实用化,抽去了劳动价值论的正义性,实际上为暴富分化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左翼队伍对第二种含义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
左翼队伍在对两种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主张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理论上容易走向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境地。然而,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
两种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性
两种必要劳动时间是对劳动二重性的深化。第一种必要劳动时间描述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而第二种必要劳动时间则凸显了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使用价值。任何离开使用价值的劳动时间都没有意义。因此,第二种必要劳动时间是第一种的深入和具体化。离开价值的实现,价值决定就失去了意义。 -
“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
劳动价值是有用劳动的凝结,而不是无效劳动的凝结。有用劳动即劳动的使用价值是通过消费而实现的,在商品经济中,唯一的标志是生产的产品能够“卖出去”。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令价格围绕价值浮动,是价值实现的途径,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的表现形式。 -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按必要的比例进行生产,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的比例分配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构成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表明,第二种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是商品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生产的根源。
结论
经济理论中的折中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风之间的碰撞,揭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折中主义试图调和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但其掩盖了本质差异,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右翼学者对劳动价值论的攻击削弱了其正义性,而左翼队伍在对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上仍有待深化。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以推动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紫虬. 经济理论中的折中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风. 紫虬视野|微信公众号, 2024-09-26.
- 李嘉图. 资本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5.
- 马克思. 资本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 蔡继明. 广义价值论.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 姚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现实.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杨小凯. 哈耶克与社会主义.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 张维迎. 共同富裕与市场经济.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 樊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理论中的折中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风之间的复杂关系,还能够看到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和争论。这些讨论不仅丰富了经济理论的内涵,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