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音,让更多人听见运河》——“名家读运河”系列报道之三,浙江日报记者高心同、王佳,以生动的笔触,引领读者探寻浙东运河的声音。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水道,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文化符号的回响

“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诗人陆游的诗句,唤起了对古老运河的回忆。然而,30多年前,运河的声音开始沉寂。大运河文化研究者周伟苠,面对河流的污染与两岸的冷清,决心唤醒这沉睡的文明之声。

留声与传声

大运河的声音,从具象的劳动号子,演变为文化符号,被历史与现代共同传承。2020年,随着《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发布,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应运而生。这里不仅保留了运河的历史痕迹,更成为文化传播的平台。周伟苠在“你好,运河!”主题活动上,见证了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运河的声音在新时代中重新响起。

文化的接力

“中国作家运河行”活动,如同一艘承载着文化使命的小舟,沿着运河的脉络,将历史的声音传递给现代人。作家们以笔为桨,穿越30余座运河城市,记录下运河的故事与变迁。周伟苠主编的《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文丛,便是这些文化探索的结晶。

未来的呼唤

周伟苠呼吁,应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运河的历史文献与民间故事,丰富其文化内涵,让更多的声音被听见。浙东运河,作为绍兴的文化IP,正期待着更多的学者与作家,用他们的智慧与笔力,唤醒沉睡的文化记忆。

文化之旅的启航

2024年,这艘文化的小舟将首航绍兴,开启在浙江的文化之旅。届时,中国作家协会与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将汇聚于此,对浙东运河绍兴段的文脉进行系统梳理,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也将在此留下他们的墨宝,共绘运河文化的未来图景。

周伟苠期待,《中国大运河文化》丛书能够持续更新,让运河文化如同这条古老的河流一样,永远奔腾不息。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它的声音,值得被更多人听见。


>>> Read more <<<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