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換取寧靜,卻可能付出隱私代價
香港的垃圾電話問題日益嚴重,令不少市民苦不堪言。為了擺脫電話騷擾,許多人紛紛在智能手機上安裝垃圾電話攔截程式。然而,消費者委員會近期對市面上5款熱門的攔截程式進行了調查,發現部分程式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存在隱私風險,消費者需要格外小心。
調查發現,部分攔截程式會將用戶的通訊錄上傳至伺服器,供其他用戶搜索。這意味著即使用戶從未同意相關做法,其姓名、電郵地址甚至地址等重要個人資料,都可能被他人一覽無遺。
調查結果顯示,在本次調查的5款程式中,除「CallApp」和「Truecaller」未回覆消費者委員會的查詢外,其餘3款程式均有將用戶通訊錄上傳至伺服器的功能。其中,「小熊來電Call Defender」和「芝麻來電Jima Caller ID」的服務條款中明確說明了這一點,而「Whoscall」則在其隱私政策中提及了此功能。
消費者委員會提醒,用戶在安裝垃圾電話攔截程式前,應仔細閱讀其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了解程式是否會將個人資料上傳至伺服器,以及如何保護個人資料。同時,消費者應謹慎選擇信譽良好的程式,並定期檢查程式設定,確保個人資料安全。
除了通訊錄上傳問題,調查還發現部分程式存在其他隱私風險,例如使用用戶的通話記錄進行廣告推送等。消費者委員會建議,用戶應避免安裝功能過於強大的程式,並定期清理程式數據,以減少潛在的隱私風險。
總之,垃圾電話攔截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用戶擺脫電話騷擾,但消費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資料安全。消費者委員會呼籲,程式開發商應重視用戶隱私,並在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中清晰地說明個人資料的收集和使用方式,以保障用戶權益。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