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隧穿:麻省理工学院突破硅晶体管极限,开启电子设备能效新纪元

硅晶体管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其性能已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然而,如同物理世界中的其他事物一样,硅晶体管也受到物理定律的限制。随着人工智能等高能耗应用的兴起,突破硅晶体管的性能瓶颈变得至关重要。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工程师团队,利用一种激进的全新晶体管设计,成功绕过了硅晶体管的物理限制,为电子设备能效的提升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玻尔兹曼暴政:硅晶体管的性能瓶颈

硅晶体管的性能受制于一个被称为“玻尔兹曼暴政”的物理现象。简单来说,在室温下,为了使硅晶体管正常工作,需要施加一定的电压。如果电压过低,晶体管将无法正常开关。

这一电压下限限制了电子设备能效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等高能耗应用的普及,这一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量子隧穿:突破硅晶体管的物理极限

为了突破硅晶体管的性能瓶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他们利用锑化镓和砷化铟等独特的半导体材料,而不是传统的硅,制造出了实验晶体管。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晶体管设计成三维结构,并将其尺寸缩小至仅 6 纳米。这种纳米级晶体管采用了垂直纳米线异质结构,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小的三维晶体管。

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一些量子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使晶体管能够绕过硅的物理限制。

量子效应:赋予晶体管超凡性能

其中一个关键的量子效应是量子隧穿效应。在量子隧穿效应中,电子可以穿过绝缘阻挡层,而不是越过它。这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在更低的电压下启动。

另一个重要的量子效应是量子约束效应。由于纳米线尺寸的限制,材料的特性会发生改变。

突破硅极限:性能提升显著

结合量子隧穿效应和量子约束效应,麻省理工学院的设备实现了硅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使用极小的电压就能达到极快的开关时间。

测试表明,他们的开关电压斜率比传统硅材料的极限斜率还要陡峭。事实上,其电流性能比其他实验性隧道晶体管高出约 20 倍。

未来展望:开启电子设备能效新纪元

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电子设备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是一种有可能取代硅的技术,因此你可以用它来实现硅目前具有的所有功能,但能效要高得多,”该项目的第一作者、博士后邵彦杰(Yanjie Shao)表示。

然而,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团队也承认,他们需要改进制造工艺,使纳米级晶体管在整个芯片上更加均匀。

结语:突破摩尔定律,开启电子设备新时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是突破硅晶体管性能瓶颈的重大进展,更标志着电子设备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量子隧穿效应和量子约束效应的应用,电子设备的能效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隧穿效应和量子约束效应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科技体验。


>>> Read more <<<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