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0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王皓润

出生于1972年的鲁奖作家王十月,其最新长篇小说《不舍昼夜》近日由花城出版社推出,并入选了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这部新作以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个人生命历程为主线,映射出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近50年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探讨了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探究人何以成为人。

从乡村到城市,一个平凡人的生命轨迹

小说中的王端午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童年的一次意外,弟弟不幸去世,这成为了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从小热爱读书的王端午不甘心走父辈的老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辗转深圳、东莞、广州等地打工,度过了短暂、平凡,却不乏精彩的一生。他经历过居无定所的窘迫,体会过成功的快乐,品尝过爱情的甜酸……这些人生体验与他所走过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完全融合为一体,成为他生命中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里面有时代声音的回旋,有人们内心沟壑的纵横,也有各式人物命运的漂泊和浮沉。

现实主义底色下的魔幻色彩

《不舍昼夜》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底色,同时又运用了现代派文学技法的作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端午的脑袋里住着他的弟弟,实际上是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这既有魔幻的色彩,也有超现实的色彩,这种形式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作家鲍十在《不舍昼夜》首发式上评价说:“好的作品、重要的作品,可能最终都要回到自身,不被一些飘荡的东西迷惑,站在脚下看这个世界,然后用自己的小世界来折射大的世界。忠于自己的生活,忠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于文学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心灵世界,探究人性的复杂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从评论家的角度点评了《不舍昼夜》:“这本书保持了王十月的风格,比如说很真诚、深情,文笔质朴。而另一方面,这个作品呈现出很多新的特质,比如作者对乡村的态度、对现实的态度有一种升华,更多去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再执着于现实的生活。”

读者共鸣:一份长长的劝慰

《不舍昼夜》首发预告后,百余名读者从全国十余个城市专程赶到广州参加了首发式,共同见证了这部王十月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的首发。来自天津的读者深情表达:“合上这本书,我感觉它像是对我的一声长长的劝慰。我的那段无望的时光好像渐渐远去。但是我知道,它还在前方埋伏着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而这本书,给了我从容和底气。它让我知道,在那样的时刻再次到来的时候,我除了认输,除了自怜,还可以‘在注定失败的战役中,向自己的尊严致敬’。谢谢王十月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智慧和勤奋,给我们树立榜样,又给我们宽慰。”

致敬平凡英雄,书写心灵史

对于自己的文学写作,王十月说:“青少年时期,因为我读了一些书,遇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因此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然后我怀着这个理想主义的种子走向世界,一路上风吹雨打,摇摇晃晃,这盏理想主义的灯随时都会熄灭,但是最终它没有熄灭。书中写的就是一个像我一样的平凡人的心灵史。这本书致敬的就是这样一些明知失败,但还要反复去做同一件事的悲剧英雄。文学最终打动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些没有做出什么大事的失败者。”

《不舍昼夜》以其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时代变迁下的心灵史画卷。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平凡人的生命轨迹,更展现了时代变革中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命运、以及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 封面新闻. (2024年10月22日). 鲁奖作家王十月推出最新长篇《不舍昼夜》 用文学书写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史.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cover.cn/news/detail/22217.html


>>> Read more <<<

Views: 0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