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卢德歌谣:活劳动的未来主义
引言
2024年,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技术失业”的担忧。这场辩论的背后,是关于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思考。而回溯历史,19世纪初的英国卢德运动,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理解技术变革下的社会困境,并探寻活劳动在未来社会的意义。
卢德运动的真相:超越机器破坏的政治诉求
公众普遍认为,卢德运动是一场对技术进步的盲目反抗,将机器破坏视为其主要特征。然而,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指出,卢德运动并非简单的技术恐惧症,而是工人反抗不公对待的策略性行动。
在当时,分散的纺织工人难以组织大规模罢工。因此,捣毁机器成为了他们“经由暴动的集体谈判”的武器。机器破坏行为,不仅是发泄愤怒,更重要的是将分散的工人“编织”在一起,形成跨地域的集体行动和阶级认同。
卢德歌谣:活劳动反抗死劳动的技术
更值得关注的是,卢德运动的传播方式——口头传统。卢德歌谣,如同一种“编程”,将工人对不公的愤怒、对道德经济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编织成一首首充满力量的诗歌。这些歌谣在传唱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素材和集体情绪,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传奇网络,将“活劳动”的反抗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参与者。
卢德歌谣的吟诵技巧,也体现了活劳动者的智慧。为了便于记忆和传颂,歌谣采用高度精炼的内部韵律,将每一行分割成更易于记忆、更有条理的长度。这种技巧,不仅是民歌和韵文的典型技巧,也是当时一些幼教读物的窍门。
卢德运动的启示:活劳动与技术的未来
卢德运动并非反对技术进步,而是反对技术进步带来的不公和剥削。他们试图通过捣毁机器,来保护活劳动的尊严和价值,捍卫道德经济的秩序。
从卢德运动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
- 技术进步需要与社会公平相结合:技术进步不应以牺牲人的尊严和利益为代价。
- 活劳动拥有独特的价值: 活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创造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
- 技术与社会需要共同进化: 技术发展需要与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文化价值观相协调。
结论
卢德运动并非历史的过眼云烟,而是对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关系的深刻思考。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从卢德运动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将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人与机器的和谐共处相结合,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 Hobsbawm, E. J. “The Machine Breakers.” Past & Present, vol. 1, 1952, pp. 57-70.
- Binfield, Kevin, ed.Writings of the Luddit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 Lansdown, Richard. “Byron and the Carbonari.” History Today, 41[5], 1991, pp. 18-25.
- Dallas, R. C.Recollections of the Life of Lord Byron. Charles Knight, 1824.
注:
- 本文参考了计庆海先生在《上海书评》上的书评文章,以及相关历史文献。
- 文章中引用了部分卢德歌谣的节选,以展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 本文旨在探讨卢德运动的意义和启示,并非对卢德运动进行简单的复述或赞美。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