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工作人员称长假有偿补课系自愿:警惕“监管者被俘获”
近日,一段音频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自称在田家炳中学读初三的学生向徐州睢宁县教育局电话举报学校补课,却遭到工作人员不耐烦的回应,甚至被要求背诵英语课文自证。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关注,也再次将“长假有偿补课”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自愿”背后的强制性
视频中,学生反映学校十一假期补课并收费,工作人员却辩称“补课是自愿的,你不想去就没人强迫你去”。然而,学生反驳称,如果真是自愿,为何每节课都要收费?这番对话暴露了“自愿”背后的强制性。
近年来,学校组织补课现象屡见不鲜,而其中不乏有偿补课。有偿补课的本质是将教育资源商品化,将原本属于公共教育的义务教育内容,变为学生和家长需要额外付费才能获得的“商品”。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更对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监管者被俘获”的隐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视频中教育局工作人员的态度,反映出一些监管部门在面对有偿补课问题时的消极和懈怠。工作人员的“不耐烦”和“怒怼”,不仅是对学生举报的不尊重,更是对教育公平的漠视。
这不禁让人想起近年来频发的教育乱象,例如“择校热”、“培训班泛滥”等,背后都折射出监管缺失的现实。当监管者被“俘获”,无法有效履行监管职责,教育公平就难以得到保障。
“监管者被俘获”的根源
“监管者被俘获”并非偶然现象,其根源在于利益的驱动和监管机制的漏洞。
一方面,一些学校和老师将有偿补课视为“额外收入”,甚至将其与升学率挂钩,导致“课内不好好讲,课外收费补课”的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一些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对有偿补课现象的查处力度不足,甚至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破解“监管者被俘获”的困境
要破解“监管者被俘获”的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有偿补课行为。教育部门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措施,对有偿补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问责制度。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对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切实提高监管效能。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杜绝“课内不讲,课外收费”的行为。
- 加强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要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教育公平,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结语
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只有坚决杜绝有偿补课等教育乱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次事件再次警醒我们,要警惕“监管者被俘获”的现象,加强监管,完善机制,才能真正维护教育公平,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