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
引言: 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断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短短一句话,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维的重大转变,更宣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本文将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中心,深入探讨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揭示其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根源,以及对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的深远影响。
一、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之根源: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碰撞
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并非突然而至,而是源于他对旧哲学观念的反思和批判。他从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并最终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局限,开创了新的哲学体系。
(一) 坚持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实现人类认识史变革
马克思继承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坚持可知论,认为人类能够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变世界。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认为“自在之物”并非不可知,而是可以通过实践去把握。马克思认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从片面向全面,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二) 克服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认为其仅仅停留在对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活动。同时,他也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先验主义,认为思维并非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而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的支撑:实践唯物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不仅在于批判旧哲学,更在于提出新的哲学体系——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将认识和实践紧密结合,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 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揭示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人类认识世界,不是通过纯粹的思维,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二) 提出“改变世界”的哲学命题,赋予哲学新的使命
马克思将哲学的使命从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他认为,哲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思辨,而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改变世界提供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的核心: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最终导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将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 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阐明社会进步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演变。
(二) 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揭示人的历史创造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先验的,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自身,并推动历史发展。
结论: 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分野,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他从批判旧哲学开始,最终开创了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理解世界、改变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马克思:《德法年鉴》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5.冯·谢林:《历史哲学》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注意: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进行修改和补充。请务必对所有信息进行核实,并引用可靠的来源。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