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2023年度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国有企业投资风险凸显,金融业务需加强监管
摘要:
近期,多地发布了202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国有企业投资风险和金融业务风险成为关注焦点。审计发现,多地国有企业存在盲目投资、经营管理不力等问题,导致投资损失或损失风险。同时,金融机构也存在审批不严、风险分类不准确等问题,需加强监管。
主要内容:
- 国有企业投资风险:
- 多地审计发现企业(含金融企业)投资项目存在损失风险,其中盲目投资、经营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损失风险。
- 例如,山东省审计发现17户企业的37个股权投资项目经营亏损严重,涉及投资额等278.76亿元;云南省审计发现14户企业偏离主责主业或无视风险盲目投资,造成11.31亿元投资损失。
- 专家建议国有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加强项目论证和风险评估,将投资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引入竞争机制,避免盲目跟风和随意投资。
- 金融业务风险:
- 多地审计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审批不严、向编造虚假材料的借款人发放贷款、未经评估发放股权质押贷款、未按规定对已核销呆账进行追索清收、部分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问题。
- 例如,北京市审计发现个别地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调查制度执行不到位,29.06亿元贷款形成不良或被违规使用,另有4.87亿元新发放贷款实际用于偿还该行以前年度不良贷款。
- 专家建议中央企业集团应对其金融子企业承担监督主体责任,加强对金融子企业重大事项的把关,确保其业务发展与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并符合监管要求。
- 中央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确保金融业务的稳健运行。
- 中央企业的金融业务应当积极服务实体产业,为中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论:
审计报告反映出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投资和业务经营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国有企业要加强投资决策管理,避免盲目投资,提高投资效率;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审批质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建议:
- 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审批质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鼓励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做强做专,提高经营效率和质量。
-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关键词:
国务院国资委,审计报告,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投资风险,金融业务风险,监管
相关链接:
注:
以上内容根据提供的新闻报道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