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针对美国国土安全部在2023年6月9日将纳思达公司及其部分子公司列入《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项下的实体清单(UFLPA实体清单)一事,纳思达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宣告其被列入UFLPA实体清单的行政决定违法并撤销该决定。本文将分析此案的启示,旨在为中国相关企业在应对美国执法行动时提供策略和思路。
基本情况
-
涉疆法案:2021年12月23日,《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生效。该法案的核心措施为“可反驳性推定”,任何“涉疆”产品均被推定为“强迫劳动”产品,除非进口商能证明其产品不涉及“强迫劳动”。
-
案件缘由:FLETF于2023年6月9日将纳思达及其子公司列入UFLPA实体清单,除非纳思达能证明其产品不涉及“强迫劳动”,否则所有产品将被禁止进口至美国。纳思达随后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美国联邦政府及相关机构提起诉讼,要求撤销相关决定,并寻求其他法律救济。
案件分析与梳理
案件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
-
确认管辖权:法院于2023年11月30日确认其对案件的管辖权,指出UFLPA的执法行动应由国际贸易法院单独管辖。
-
初步禁令:2023年12月4日,法院在纳思达请求发布初步禁令后,未立即做出决定,而是要求双方通过庭外解决程序达成一致。2024年2月27日,法院发布了第二份初步意见,分析了是否适用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及是否应授予初步禁令的问题。法院认为纳思达直接提起诉讼符合特殊情况下的例外原则,但不满足发布初步禁令的标准。
-
信息披露:纳思达请求法院解封完整的保密行政记录,以获取更多关于FLETF决策的细节。2024年7月10日,法院同意解密部分SOP文件,但大部分信息仍保持保密状态,以保护执法敏感信息不被滥用。
启示
-
法律救济途径:面对美国执法行动,企业应充分利用法律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向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诉求。
-
证据准备与证明:在诉讼过程中,企业需准备充分的证据,以证明其产品未涉及“强迫劳动”,并确保能有效反驳相关指控。
-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企业应关注相关法律文件的解密情况,获取有利于自身辩护的信息,同时注意保护自身免受潜在的法律滥用。
-
跨机构合作与透明决策:了解和理解执法机构的决策过程与标准操作程序(SOP),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通过了解这些流程,寻找合法合规的应对策略。
通过分析此案,中国企业可以借鉴法律策略、证据准备、信息披露和跨机构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为应对类似美国执法行动提供参考。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