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光電爭議:農地種電引發激烈抗議,國產署承諾通盤檢討
事件背景:
國產署釋出芳苑鄉近 600 公頃國有農地,提供光電業者整合開發,引發當地超過千名農民抗議。目前該範圍 80% 已租給農民耕作,種植胡蘿蔔、山藥、蘆筍等作物。
抗議行動:
- 芳苑鄉鄉長林保玲、鄉代表會主席、鄉民代表、各村村長等,攜帶近 2500份連署書前往國產署中區分署彰化辦事處陳情,要求撤回光電開發意向書。
- 立法委員謝衣鳳也到場聲援,並強調國產署應積極保障農民權利。
主要訴求:
- 芳苑鄉民反對農地種電,認為此舉將摧毀當地農業和生態環境。
- 鄉民認為芳苑鄉已成為全國綠能「第一貢獻者」,包括陸域風機、變電所、潮間帶風機、漁電共生等,再增加 600 公頃農地種電,將會讓芳苑鄉「逼上死路」。
- 鄉民質疑國產署在發出光電開發意向書前,未與農業部溝通,並批評光電政策是「霸王條款」。
- 鄉民也批評國產署限縮國有耕地承租人身分,導致青農難以取得農地,而光電業者卻能輕易取得大片土地。
國產署回應:
- 國產署中區分署長趙子賢表示,會將鄉親反對的意見帶回署內研究,並承諾不只針對芳苑鄉,也將全盤檢討國有地釋出的適宜性。
事件分析:
- 此事件反映了台灣推動綠能政策過程中,地方利益與國家政策之間的衝突。
- 芳苑鄉民的抗議也凸顯了國產署在釋出國有土地時,缺乏與地方溝通和協商,以及對農民權益的漠視。
- 政府應重視農地農用的原則,並在推動綠能政策時,兼顧地方利益和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後續發展:
- 國產署是否會撤回光電開發意向書,以及如何解決芳苑鄉民的訴求,將是後續發展的重點。
- 此事件也將成為台灣未來推動綠能政策時,需要重視地方民意和環境保護的警示。
其他值得關注的資訊:
- 芳苑鄉的農地原本是沙丘,當地人稱為「沙崙」,是當地人一鋤頭、一牛車開墾而成。
- 芳苑鄉已設立的綠能設施包括 34 支風機、三個變電所,未來還將規劃 129 支潮間帶風機,以及陸域風機 78 支、漁電共生 292 公頃。
- 芳苑鄉自救會會長、鄉代表會主席陳禮模表示,芳苑全鄉都反對農地種電。
建議:
- 政府應建立更完善的綠能政策,並與地方政府和居民進行充分溝通,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政府應重視農民權益,並提供青農更多支持,以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 政府應加強對國產署的監督,確保其在釋出國有土地時,能兼顧地方利益和環境保護。
相關新聞連結:
備註:
- 以上資訊整理自新聞報導,並加入一些分析和建議。
- 實際情況可能比新聞報導更複雜,需要更多資訊才能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