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炮台湿地公园的蓝天白云上海宝山炮台湿地公园的蓝天白云

大模型应用开发:AI 厂商开启新一轮“群雄逐鹿”?

引言: 价格战的硝烟似乎还没有平息,但 AI 厂商们的又一场战争已经开始。这一次的竞争核心是大模型应用开发。根据 IDC 报告,2023 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及相关应用市场规模约还仅有区区 17.65 亿元人民币,但伴随着行业的巨变,2024 年,模型应用开发相关的产业规模预计将会上涨至百亿级别。各行各业对于 AI 技术、模型应用的重视前所未有。

1. 抢占先机!谁抓住了大模型应用开发,谁就抓住了未来?

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对数据要素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借助大模型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数据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并借助新的生成方式作用于企业生产业务与经营决策中,通过更深层次的“数智化”,赋能不同的生产场景。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 中国 AI 大模型场景探索及应用报告》,大模型技术在金融、政务、教育等领域的渗透率均超过 50%。借助生成式 AI 等能力,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搜索等通用场景的应用成熟度逐渐增高,在医疗、制造、电商等领域,改变也在同步发生。包括英特尔、百度在内的软硬件厂商们正在不断布局这些行业领域,希望将大模型能力进一步融入进相关场景业务中,通过针对性的垂直应用产品提升业务效率。

然而,许多企业想要自如地运用大模型的能力却并不容易。算力瓶颈问题、系统兼容性问题、人才紧缺等因素都制约了企业大模型应用开发的脚步。

2. 破解成本与效率的迷局:如何让模型应用开发物有所值?

AI 的尽头是算力。随着 AI 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市场也在经历剧烈的变化。企业对大模型应用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尤其是 GPU 的需求,供不应求一度成为常态。

时间来到 2024 年,AI 算力市场的供需关系逐渐平衡,部分 GPU 和 AI 服务器价格有所回调。但高端 GPU 如 A100 仍供不应求,价格较高。国产 AI芯片逐步崛起,但短期内难以大幅缓解供应压力。

算力资源等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让大模型走向应用落地的步伐走得不是很畅快。这也为模型厂商的价格战提供了“土壤”。借助规模优势与技术创新,AI 服务背后的算力成本被进一步稀释,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投入产出比仍旧是目前入局大模型应用开发的核心考虑因素。

3. 云厂商的“护城河”:打造全栈能力,满足多元需求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 AI 大模型厂商均推出了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或相应的产品矩阵。在国外,OpenAI 开发者平台、亚马逊云科技的 Bedrock,Azure AI Studio 风头正劲;在国内,百度智能云的千帆生态、字节跳动的火山方舟等也备受关注。

阿里云近期也同样在大模型应用开发领域作出了新的部署,其主攻大模型应用开发的两大产品——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和人工智能平台 PAI 也迎来了新的升级。

百炼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流与智能体的流程编排能力,也发布了百炼 2.0 专属版本,专为政企客户做了使用优化。人工智能平台 PAI,已实现万卡级别的训练推理一体化弹性调度,AI 算力有效利用率超 90%,进一步提升了大模型工程开发能力。

百炼与 PAI 的能力就在于,其真正将“应用开发”的全部能力整合进产品中,并通过逻辑清晰的封装与灵活易用的特性增强其开发能力。这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诸多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所面临的问题:单个工具的使用门槛并不高,但整体构建的框架与工作流并不清晰,致使大模型应用开发陷入困顿。

真正的模型应用开发,不是简单的开发一个 Agent,或是孤立的 RAG 系统,而是能够由浅入深,真正构建出一款大模型应用,从而“一站式”地满足企业的数智化升级需要,以及多元的业务需求。

4. 结语:生态构建,谁将引领未来?

大模型应用开发的未来,将取决于厂商能否打造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参与其中。如同 IOS 与安卓的竞争一样,生态即是关键。在规模法则愈加应验的今天,抓住更多行业的数智化浪潮,为自身垒砌护城河,已经成为关键。

这场“群雄逐鹿”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谁能抓住机遇,打造出更强大的平台产品,谁就将引领 AI 产业的下一个发展浪潮。

参考文献:

  • IDC 报告:2023 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及相关应用市场规模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 中国 AI 大模型场景探索及应用报告》
  • 2024 云栖大会演讲内容
  • 2024 AI Hardware Summit 演讲内容

注: 本文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 Read more <<<

View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